江西鹰潭余江区:唤醒“沉睡资产”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2-09-16 02:46:14 | 浏览:680

来源:经济日报广场、草坪、花坛、路灯、监控探头、整齐划一的楼房……这可不是城里某个小区的环境,而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蓝田宋家村的村容。临近国庆,村子里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望着高高挂起的红灯笼,78岁的村民宋接富高兴地说:“现在村子里美

来源:经济日报

广场、草坪、花坛、路灯、监控探头、整齐划一的楼房……这可不是城里某个小区的环境,而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蓝田宋家村的村容。临近国庆,村子里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望着高高挂起的红灯笼,78岁的村民宋接富高兴地说:“现在村子里美得跟画一样,建了红旗干部学院,又搞了民宿,日子越过越红火。”

改变,源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14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会议指出,这3项改革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关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2015年1月,《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试点阶段。

2015年3月,余江作为全国15个、江西省唯一一个试点县(区),率先在全域范围内推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改革以来,余江区紧紧依靠群众,坚守改革底线,949个改革试点村基本完成宅改任务,共退出宅基地35937宗4802亩。构建了一套覆盖区、乡、村组,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出一条完善乡村治理、强化基层建设、提升执政能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在农村,有两件事不能干:一是挖人祖坟,二是拆人房子。谁要敢动这两样,就算脾气再好的人,也会急眼。”回想起改革之初的情形,蓝田宋家村宅改理事会理事长宋志强感慨不已:不少村庄核心区域,危旧房、空心房以及废弃的禽畜舍、猪牛栏、露天厕所遍布,可房主不拆不退。无奈之下,新房争相挤占粮田,村庄就像摊大饼,面积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则是村庄整体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无法建设,甚至没一条像样的村道。

“不动,是维护农民权益;动,也是维护农民权益。关键在于怎么动,动得合不合理、公不公平。”在鹰潭市自然资源局余江分局局长聂荣华看来,难题并非无解,一是坚持公平公开公正,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这两个坚持,成为余江宅改的核心理念。

在推进宅改中,余江区“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一户一宅、面积法定”原则,由各村在法定范围内确定统一面积标准,坚决清退多占;对历史形成的超面积多占且确实无法退出的,一律由村集体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自行收费调整;党员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带头拆除超占面积,退出多余宅基地。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办,在全区1040个自然村选取了5018名肯吃苦、有担当、讲奉献的理事,建立自然村村民事务理事会,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赋予了理事会全新的职能和概念。“理事会坚持共治、共建、共享工作法,让群众在资金使用上有知情权、村庄规划上有话语权、村庄建设上有表决权、项目招标上有监督权,这样一来,群众参与改革的心齐了、气顺了,劲自然就足了。”宋志强说。

“从心里感激党和政府,感谢宅基地制度改革这个好政策。”说起宅改带来的好处,余江区杨溪乡墩上村墩上小组村民陈小保满脸喜悦。陈小保很早就有建新房的愿望,但因为原来宅基地都是东一家西一家的,很难协调,一拖就是四五年。自从实施宅改试点以来,宅基地由村里统一分配,他很快分到了120平方米的宅基地,盖起了新房。

余江区将宅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一边拆旧、一边建新,让村民感受到更多获得感。截至目前,新修村内道路526公里、沟渠539公里,新增绿化面积946亩,完善了农村进村道路、供水供电、信息通信、文化休闲、教育卫生、幸福楼等公共基础设施,村庄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出台了住房、教育、就业、创业等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对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的农户,政府提供价格优惠房源,保留原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留其15年后回村建房的资格权,消除村民退出进城的后顾之忧。

改革效应初显,余江顺势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统领,“一改促六化”,统筹推进农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村庄面貌靓丽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治理规范化等“六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如通过盘活利用退出宅基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淘宝等新产业,让农村的“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提升了宅基地资产价值,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我们将继续统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等13项改革试点,倾力打造宅基地制度改革‘升级版’,探索形成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惠群众的传统农区试点经验。”聂荣华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相关资讯

坡头区为新一届“村官”上好履职第一课

2月3日上午,坡头区举行村(社区)新一届书记(主任)任职专题培训会议,坡头区委书记谢伍为新上任的7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开讲“村官”履职第一课。坡头区委书记谢伍为新一届“村官”上履职第一课 陆浩鹏 摄1月28日,坡头区在全市率先高

潘建华浙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展美丽先行推动乡村振兴——关于路桥区美丽建设的调研报告

开展美丽先行 推动乡村振兴——关于路桥区美丽建设的调研报告潘建华围绕美丽建设这一主题,5月初,我带队走访了路桥区桐屿街道的小稠、民主、梁家、凉溪、东明等村,实地调研了农村环境整治和枇杷特色产业、凉溪古道生态建设等工作;日前,我又带领区农办、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乡镇及村名汇总

襄州区乡村名录程河镇埠口社区曹河村常庄村陈湾村陈庄村程河社区崔营村代岗村邓岗村华楼村李坡村六房村南元村七房村乔庄村三房村上王庄村石台寺村宋庄村苏坡村孙岗村王营村西刘村小吕庄村谢营村张寨村张庄村赵坡村赵营村东津镇茶场村陈坡村淳河村崔胡村打伙村

武穴张牌村:“竹”智多谋建好“四小园”

农村新报讯(记者吕博林、通讯员耿文辉、黄雅琪)武穴市梅川镇张牌村有两棵古樟,有300多年的树龄,当地村民都亲切地称它们为“公樟”和“婆樟”。“公樟”在塆前高坡上耸立,像威严的父亲保护着村中的村民,婆樟长在塆子里,像慈祥的母亲庇护着村中子孙后

平顶山石龙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干净的道路村村相连,新建的安置房精美别致,新装的路灯照亮整个道路,群众们的笑脸荡漾着幸福。8月11日晚,记者漫步在平顶山石龙区人民路街道南顾庄社区,文明、卫生、整洁成为了最醒目的底色。这样的变化,是该区人民路街道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结

平顶山湛河区:乡村治污治出绿色富民路

2月10日上午,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河滨街道杜庄村顺坝路附近的河道旁,几名钓友停好单车,坐在青草坡上,开始了一天的垂钓。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恶臭难闻的污水河。这条长达11千米的河道沿线有村庄10余个,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河水清清的河道及

〖回眸〗刚解放一年,周村丝绸业何以能够迅速恢复?

李庆洪《百年之光》主题展海报2021年是建党百年大庆,作为《百年之光——党领导中国(淄博)工业百年主题展》专家组成员,为展览提供了周村解放初期缫丝业恢复生产的资料和文字,使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较完整地呈现出来。近日读陈文华著《解放区概况》一书

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双创名片“中原龙子湖”火速出圈|极刻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诗昂 文 朱哲 摄影)全国双创区域引领版图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原龙子湖“全国双创活动周”于2015年开办,主会场先后落地北京、深圳、上海、成都、杭州,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

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整治中成效明显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获国务院激励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石家庄5月8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6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

“同步课堂”:明年覆盖青岛乡村学校

【“同步课堂”:明年覆盖青岛乡村学校】同步课堂让不同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市统一建设740间同步课堂教室,其中农村学校同步课堂教室数量占比80%左右,拥有同步课堂教室的学校总数量占全市学校的70%左右。202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紫金矿业股票土耳其旅游网香港旅游网泰国乳胶枕官网今日运城小鹏汽车股票行情攀登珠峰资讯网益生菌酸奶网安踏体育港股漯河新闻头条网舞蹈培训官网天天基金资讯网宜昌新闻资讯网专利注册申请查询网王者荣耀游戏网今日邯郸常德新闻头条网十堰新闻头条网中国茶具百科网广东旅游网红蜻蜓A股釜山旅行网安顺头条新闻网株洲新闻头条网比亚迪A股汕尾新闻资讯网奢侈品二手回收网厦门旅游网python编程教学网贵金属行情网
鹰潭新闻资讯网-鹰潭头条新闻、鹰潭新闻最新消息视频、鹰潭天气预报、鹰潭在线本地新闻、鹰潭今天新闻最新消息、鹰潭信江新区规划图、鹰潭交通新闻最新消息、鹰潭信江新区最新消息。
鹰潭新闻资讯网 02822.cn©2022-2028版权所有